初三歷史課也要真正體現課改精神
責任督學 顧飛宇
【案例描述】
初三歷史課,教室里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小白板。但是小白板用來公布月考前10名的名單以及他們各自的薄弱科目了。還有一塊公布課堂違紀學生的名單。
體現課改的教師小白板,變成了固定的小板報了。
【案例分析】
據了解這是固定分層教學的一個低層次的班。上級要求分層走班,學校很重視分層教學,但走班怕亂,所以就按層次固定分班了。
為了表明不是歧視成績差的學生,所以高層次的班學生多、低層次的班學生少,這樣家長沒有什么大意見。所以這個班只有22位學生。
但固定分層,只能按總分來分層,所以就有了數學單科可以在高層的學生,因為外語差拉了總分就分在底層次班上了。這個班公布前十名孩子的薄弱科目,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。
但真正的走班模式可以克服這個問題。應該按學科成績分層。比如歷史課就按歷史成績分層。
這堂課學習“世界經濟的全球化”,講WTO組織宗旨:促進貿易公平,經濟全球化。
分析影響:1積極性;2消積性。
消極性:不利不發達國家競爭,國家間貧富差距大。高污染、低技術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,如當年南通的力王公司等。教師是幾十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,課非常傳統,也舉了當地的例子。但講為主的課,有個孩子聽著聽著睡著了。
課后與教師交流,“限時講授,合作學習,踴躍展示”這堂課可以做嗎?如何做?我們取得共識,可以分六個小組,課堂可以這樣安排:
一、自學筆記,一組一個學生,直接到小白板或黑板上做自學筆記。限時幾分鐘。自學筆記的要求:條理清楚、全面簡明、重點突出。
二、小組內展示、交流,修改、完善自學筆記。
三、全班展評各小組的自學筆記。教師組織討論、點評。
四、教師準備的練習題,包括收集的中考題出示,分給每個小組答題。同樣在白板和黑板上做。
五、討論、點評。
六、總結。對照筆記,看看答題內容是不是筆記上都有。
【案例反思】
課改不是教師水平問題,是教師的理念問題;不是做不到,是愿意不愿意做。當然首先是學校領導要改變理念。